我們為什么要建設科技館體系?
20世紀80年代,我國建成開放了以中國科技館為代表的首批科技館,開啟了科技館建設的先河。2000年12月,中國科協召開首次全國科技館建設工作會議,發布了科協系統《科學技術館建設標準》(后上升為國家標準),明確了科技館的主要功能是科普展教,全國科技館從此步入事業發展的快車道。截至2011年底,全國建成的基本符合《科學技術館建設標準》的科技館107座(下文的科技館均指基本符合《科學技術館建設標準》的科技館)。
隨著全國科技館事業的蓬勃發展,整體的良好發展態勢和科普公共服務不平衡不充分之間的矛盾日益顯現。為踐行黨的十八大提出的“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等新要求,2012年底,中國科協提出建設中國特色現代科技館體系。
中國特色現代科技館體系(以下簡稱“科技館體系”)是指在有條件的地方興建實體科技館;在尚不具備條件的地方,在縣域主要組織開展流動科技館巡展,在鄉鎮及邊遠地區開展科普大篷車活動、配置農村中學科技館;開發基于互聯網的數字科技館網站。
其中,實體科技館是龍頭和依托,通過增強和整合科普資源開發、集散、服務能力,統籌流動科技館、科普大篷車、農村中學科技館、數字科技館的建設與發展,并通過提供資源和技術服務,輻射帶動其他基層公共科普服務設施和社會機構科普工作的發展,使公共科普服務覆蓋全國各地區、各階層人群。
科技館體系將科普資源的配置、開發、集散與服務進行整合,將原來分散孤立的實體科技館、流動科技館、科普大篷車、數字科技館、各類基層公共科普設施和其他兼職科普設施集合于一個以資源共享、技術服務、信息溝通為紐帶的體系中,從而打造一支科普的“航母聯合艦隊”,形成巨大的合力,實現資源的共建共享,從而產生倍增放大效應,使更多的公眾可以享受科技館這種形式的科普服務,實現社會效益的大化。
近年來,科技館體系建設以“廣覆蓋、重實效”為目標,實體科技館、流動科技館、科普大篷車和數字科技館建設發展不斷提速,科普資源開發、共享與服務能力逐步增強,服務覆蓋范圍顯著擴大。
武漢大成美育科技有限公司科技館展品以各類科技館、科普場所以及廣大中小學校、幼兒園、青少年活動中心和科普活動等基層為載體,以科普場所和中小學、幼兒園學生的課余活動為條件來設計與布置科學場館,在輕松愉快的游樂氛圍中,培養青少年兒童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興趣,為學校提供科普、科教的載體和平臺。誠邀廣大新老客戶咨詢合作科技館設計網址http://www.kjgsj.com.cn/。